close

從織田信長的橫禍,體認到仁愛的重要性

謙信死後為了家督的繼承人選,上杉家家臣團分裂為擁立景勝以及來自北條家的另一位養子--景虎二派,爆發了「御館之亂」。御館之亂最終因為兼續的絕招而使景勝派起死回生贏得勝利,這個絕招就是成功攏絡了原本站在北條方的武田勝頼。勝利的景勝取得家督之位,立刻破格抜擢了年僅21歲的兼續為上杉家的家老。

但是上杉家內戰之際,以尾張為根據地的織田信長迅速掘起,上杉家在不知不覺間已經陷入存亡的危機。

在謙信時代處於捱打的信長,在滅了武田勝頼後命柴田勝家乘勝包圍上杉家西彊關口--魚津城,又令森  長可進駐北信濃的海津城[南方國境]、瀧川一益進駐上州的廄橋[東方國境],佈下了三方夾擊,一舉攻入上杉領的包圍網。

眼看著上杉就要步上武田滅亡的後塵,奇蹟發生了,信長橫死在「本能寺之變」中。要是當時信長沒死,上杉家當時必滅無疑。

當時以為將遭滅亡的景勝及兼續,在危機解除後目光移至信長橫死的原因,並且得到了「信長缺乏人德」這個結論。這個事件證明了,只以利欲驅動人心是無法長久的,沒有「仁愛」、「信義」是無法服眾的。(利や欲で人を動かす事には限界がある。信義.仁愛がないと、ひとはついてこないです。

傳說信長早年時不是這種冷血的作風,反而是合理主義的改革者,他奬挹樂市樂座[楽市楽座らくいちらくざ,城下町的商貿自由化]、用人惟材不分貴賤等等的作風,受到所謂新興勢力的歡迎。但是到了後期,他濫殺百姓無辜,暴虐的言行不只家臣,連朝廷及宗教團體都恐惶不已。所有的家臣只能匍伏在他腳下,走一步算一步。

「不能再這樣下去了!」他週遭的人應該都在心中暗想吧?上從朝廷、足利義昭將軍、下至宗教團體及德川家康等等,暗殺信長的風聲不絕於耳。在這樣的氣氛下,信長無法取得天下已成定局,而明智光秀只是最後那一根稻草而已。

目睹叱咜一時的信長卻落得如此下場,兼續得到了「無人德之為政者,人民終將棄」這個結論,並因此有了「愛」的發想。

 

兼續頭盔上那個愛字,是「仁愛、愛民」的愛

大家都知道,現收藏於米澤的上杉神社的兼續留下來的甲冑的頭盔上,大大的寫了個愛字。這個愛的前立(頭盔前方的裝飾)的由來一般有二種說法,第一個是取自軍神愛宕大權現或是愛染明王的第一個字,第二個就是仁愛、愛民。而在兼續後半生的故里米澤地區的人,大都採信後者。

我在研究兼續的時候,剛開始時是採信愛宕大權現或是愛染明王之說的,而收羅愈多有關兼續的史料後,反而倒向仁愛、愛民之說。特別是把兼續的導師謙信所提倡的「義」或「心存慈愛、悲憐萬民」的遺訓勾稽起來的話,更加明確。

新渡戶稻造也說過,武士道的指標--「義」,就是重視與他人間的信義,以品格為生涯之志。另外,武士道的另一指標--「仁」,則是為他人著想,體恤臣下及人民的心。

「義」就是「義理」的義,而「仁」就是「仁愛」的仁。「仁」和「愛」其實是同意字,就是體恤及人情的意思。因此,兼續的愛字,就是上述的「仁愛」的意思,也可以說是儒家所說的「仁」。

關原戰後,兼續沒有選擇華美的戰死,而接受了轉封米澤的道路。不管別人如何批評,他選擇的,是繼續守候上杉家的生存之道。

從會津120萬石到米澤的30萬石(減少4分之3),兼續祭出了謙信直傳的「義」與「經濟」的民政手腕。家臣的奉祿只削減3分之2,不足的部分靠積極推廣青荢、紅花、五加皮的種植,改善灌溉水路開發新田,開發金銀礦山等手法,把30萬石的收益大幅提升到50萬石。另外更傾力在文教的建設,創建藏書五萬冊的「禪林文庫」,也就是日後藩校「興讓館」的前身。從這些事蹟看來,我認為更證明了那個愛字是仁愛、愛民的愛啊。

愛の軍旗←愛的軍旗[真的是愛,不信點我~~]

圖片來源:http://www.toretabi.jp/pr/niigata200902_02.html

另外現今在長野縣佐久市有一面上杉家代代相傳的「愛的軍旗」,軍旗形狀是長條形,應該可以寫得下如「刀八毘沙門」等全名,但是這面軍旗卻以一個拉長的草書體寫了一個大大的「愛」字。如果兼續的愛字是指愛宕大權現或是愛染明王的話,在這種形狀旗子上應該寫出全名才合理吧?所以我認為這也是仁愛、愛民說之有利證據之一。

兼續認為「愛」才是武士道精神的表徵。而這個「愛」,不也正是現今日本社會最需要的精神指南嗎?!(愛こそが、直江兼続にとっての武士道精神のあらわれ。これは、現代の日本にも必要な精神だと思います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菱‧亞馬遜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